发布于:2020-02-10 00:11:58 来源:网络转载 作者:未知

如何才能做到既锻炼了身体又互不干扰?

杭州不少小区想尽了法子 还有城市用上了“黑科技”

商报讯(见习记者 杨晰 实习生 姚梦楠)全民健身的时代,广场舞已成为各小区老年人运动的“标配”。晚上吃完饭,去小区内、公园里、附近小广场跳支广场舞,不仅能运动健身,还能结识不少“老姐妹”,可谓一举两得。

可是有人欢喜,也有人愁。近日,家住浦沿某小区的何女士向本报反映,她已经“受够了”楼下的广场舞队,“我家楼下每天都在跳广场舞,一直跳到晚上9点多。不仅影响我们大人的休息,还打扰到孩子的学习。”

现象

音量大、时间长的广场舞影响居民休息

附近没有合适区域跳舞 阿姨们也有苦衷

事情还得从6年前说起。2013年,小区刚刚交付2年,小区里的住户陆续入住,几个爱跳舞的阿姨便自发成立了一支广场舞队,每天在小区内的小广场跳舞。不过随着舞蹈队成员的增加,小广场已无法容纳,阿姨们便迁移到小区西大门外的空地上。

自此以后,家住小区西大门一侧高楼5楼的何女士,几乎每天都会被广场舞影响。今年,何女士的女儿已进入高中,学业紧张,但楼下的广场舞不仅声音吵人,还一直跳到晚上9点多。5月24日,忍无可忍的何女士向小区物业投诉,希望能禁止广场舞队继续在西大门跳舞。

得知何女士投诉后,阿姨们表示有自己的苦衷。在该小区边上,有一栋商业综合体,综合体门口的广场是唯一一块不会影响到居民休息的 “练舞地”,因此受到附近小区的各支跳舞队的“争夺”,她们也是迫于无奈才选择在西大门前的空地跳舞。此外,阿姨们表示,小区属于大家,她们有权利在小区公共区域跳舞。

音量控制在50分贝以下 晚上8点半后不再跳舞

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

5月30日,该小区所属的明德社区介入调解。

社区负责人表示,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,在以居住、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,白天55分贝,晚上45分贝即可成为噪音;在居住、商业、工业混杂区,白天60分贝,晚上50分贝即可成为噪音。该小区属于居住、商业、工业混杂区域,晚间广场舞最高音量不该超过50分贝。

由于像何女士这样家中有小孩读书的家庭不在少数,他建议阿姨们多退一步,在降低音量的同时,缩短跳舞时间。将跳舞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(原先2小时),并且最晚不得超过晚上8点半。

经过几日的试跳,何女士与阿姨们达成和解,广场舞扰民的问题暂时告一段落。

做法

老小区居民年龄偏大 场地还有限

沿山河社区辟出舞蹈室专供练舞

跳广场舞扰民,不跳又无法照顾到阿姨们的娱乐之心,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,杭州有没有做得比较好的社区呢?近日,记者打听到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区有一支出色的广场舞队——俏夕阳舞蹈队,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同时,也没有耽误跳舞。

沿山河社区地处市中心,在跳广场舞方面可以说是“先天条件不足”。首先是,社区内高龄居民较多。社区内60岁以上的居民超过1000人,占到社区总人口的28%,高分贝的广场舞十分影响居民休息。其次是,由于小区建成年代较早,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也较小,并没有较大的空地可供跳舞队跳。

为了能延续自己的爱好,领队沈阿姨煞费苦心。她说,2012年舞蹈队成立之初,也是采用和明德社区同样的办法,从减小音量、缩短跳舞时间来缓解广场舞扰民问题。

但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完全避免邻里矛盾,舞蹈队决定“远征”,到更远,但更开阔、不扰民的地方去跳。后来因为跳得用心、专业,北山街道也为了满足阿姨们的跳舞心愿,在街道文体中心8楼的舞蹈室,开辟了专属训练室。沈阿姨说,现在舞蹈队每周都有2次训练计划,每次可跳2.5小时。如果碰上比赛,社区也会多开放几次。

新小区跳舞队 不同季节辗转不同场地

相比老旧小区的场地受限,新小区在配套设施、场地提供上,有明显优势。

萧山开元广场,是一处新式小区。小区公共区域以步道和绿化为主,周围有配套的幼儿园、小学若干。据小区物业介绍,小区内广场舞队在夏秋、冬春两个时节,会辗转不同场地跳舞。

“在小区内部,有专门为居民提供休闲、健身服务的俱乐部。俱乐部负一层为游泳馆,游泳馆前的大厅,可供近40人同时跳舞。每年5月到11月,是游泳馆开放时间,这个时候居民会选择到小区附近的幼儿园跳舞,那里场地够,也不会影响到住宅楼。等游泳馆闭关时,正好天气冷,阿姨们就会到游泳馆门前跳。”物业表示。

自带耳麦 重庆跳舞“静悄悄”

控制声音传播区域 苏州有播歌“黑科技”

目前来看,杭州各社区应对广场舞扰民的情况,多是采用邻里协商、更换场地的办法。那放眼全国,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?

据媒体报道,重庆江桥北观音桥附近跳舞的广场舞爱好者,跳起舞来“静悄悄”。原来,她们每个人的耳朵上都佩戴了一个接收器,音乐从“公放”变成了“独享”。这样的做法,不仅不会影响到周围的居民生活,舞蹈成员们也跳得更加专注。

离杭州不远的苏州,采用的是“科技感”十足的做法。苏州工业园区内的莲花广场周围小区林立,跳广场舞的人员众多。为了满足广场舞爱好者的需求,也为了减少噪音污染,莲花广场安装了全国首个 “智慧舞场”系统。

在莲花广场内,共有4套“智慧舞场”系统,它们将广场分割成4个活动区域。打开音响,音响正前方30°夹角内的传播区域内,声音清晰饱满,音量可达85-90分贝。而在两侧,随着角度的扩大,音量快速递减30-40分贝,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,同时还能避免广场舞各队伍之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“斗音”。

除此以外,市民想要去跳舞,也不必带着沉重的播放器了。“智慧舞场”系统支持现场U盘播歌,也支持手机APP预约场地和舞曲。

由于试点效果良好,“智慧舞场”系统目前已在苏州多个公园和社区投入使用。

专家意见

充分挖掘城市空间潜力 规划居民休闲用地

或能根本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

城市空间有限,难免造成广场舞扰民的情况。不过在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看来,近几年情况好了很多。

“刚开始风靡的时候,大家对噪音污染并没有什么概念。有些广场舞一开音响,就会有居民去投诉。经过了多年的磨合期,居民和广场舞队大多已形成了‘默契’,知道要开多少音量、要跳多久。”杨建华说。

主观上的相互体谅、配合只能治标,想要治本还得从客观上入手。

杨建华建议,政府在做城市规划时,应将居民休闲、娱乐空间纳入规划用地之中,让居民有地可用、有地可玩。比如在城市拆迁时,尽可能多地预留空间。

同时,也要多挖掘城市的空间潜力。他举例,在美国纽约,街道拐角、巷子口等小型空地被充分利用,成为居民的健身、休闲场所。

“我们的居民区大多和学校、单位相邻。目前,杭州部分中小学已在夜间向市民开放,成为大家的健身场地。如果能让更多的、有合适场地的学校、机构、单位向公众开放,比如操场用来跑步健身,舞蹈室用来跳广场舞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的健身、休闲需求。”杨建华说。